







我國乳制品加工機械發展狀況亟待改善
編輯:2023-02-27 16:13:51
隨著我國乳業的迅猛發展,各乳制品廠家的競爭也愈演愈烈,這也隨之帶動了與其相關的加工及真空包裝機械行業的發展。
工業結構同質化嚴峻使得海內乳業競爭的焦點都集中在奶源爭奪、市場搶占和技術進級幾個方面,除少數幾家乳業巨頭外,大多數乳企都在尋找著將自身有限的資源上轉化為市場經濟效益的有效方式,尋找生存和發展空間。
因為資金有限,乳制品企業要想改變現在技術,突破乳制品發展的瓶頸,就需要選擇性價比優良、運營本錢公道的乳品加工包裝機械。目前國產乳品包裝加工機械雖然在共性技術和常規裝備方面已形成較為完善的產品體系,但在關鍵設備和關鍵技術上仍不盡如人意。
國際市場乳制品加工持續走低
近年來,國際市場乳制品價格持續走低,進口量大增,國內生產增速放緩。2005年到2009年,奶類產品平均增長為10.6%,乳制品產量年增長為15.8%,2010年至2014年,奶類平均產量增長為0.96%,乳制品平均年增長為7.5%,2013、2014年奶類產量停滯不前,乳制品產量首次出現了負增長,中國乳業已進入瓶頸發展時期。
隨著國際市場行情的大跌而起伏,乳制品增長速度將會在5%左右徘徊,奶牛飼養業將會受到較大的影響,隨著國際市場乳制品價格走勢的波動而呈現變化。市場狀態短期內不會有較大改觀,進口產品對市場的沖擊將會加劇,平臺期是行業發展過程中繞不過的階段,也是行業逐步走向成熟的表現,只不過是來了早點。而我們尚未做好充分的準備,中國乳業要適應平臺期的現實,必須間快采取應對措施,在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發展模式做出相應的調整。
高新技術缺失制約乳制品機械發展
初級產品的低水平與終端產品的高安全性要求的矛盾牛奶是一種高時效性食品,在加工包裝過程中必須保證終端產品各項微生物指標達到食品安全性的要求。我國的生鮮牛奶的微生物指標較之發達國家的指標存在著很大的差距。
這就要求在牛乳加工過程中,所使用的加工包裝裝備的技術性能,在保障終端產品的安全性方面有著更高的要求。只有提高裝備衛生安全的一致性和連續性,才能應對這種原料原有工藝性的改變。行業的特殊要求與復合型技術人才缺失的矛盾在乳品加工包裝裝備中,UHT及無菌技術位于較高技術層次上,是相關技術學科的綜合性成果,也是國內需要突破的關鍵技術和裝備。
行業發展格局與宏觀導向缺乏的矛盾乳品包裝加工機械行業的特殊性表現在:技術跨度寬、綜合性強、市場發展空間大等方面。但是行業資本構成相對簡單,格局較分散,企業間相互封鎖,技術壟斷,閉門造車的現象較為嚴重。在技術層次上,多為低水平共性常規裝備生產,高素質人才極度缺乏,具備自主創新與研發能力的廠家屈指可數。
五大方法加速產業升級轉型
第一,要提升奶牛養殖水平,降低生產成本,增強國家乳制品的市場競爭力。首先要從奶價做起,大力發展規模飼養,采用和推廣先進養殖技術,提升奶牛養殖水平,提高奶牛價格,這是增強我國乳制品市場競爭力關鍵所在,乳品企業要大力幫助和配合奶牛做工作。
第二,發展產業的聯合,增強行業抗風險的能力。奶牛飼養業是乳制品加工的基礎,是產業鏈上利益共同體,兩個部分的共同繁榮才可以帶來行業的發展,平臺時期,由于消費市場的波動,乳制品產業經濟效益差,遭受風險的將是奶牛養殖業,要保護乳業的基礎,同時乳制品企業還要拓展銷售渠道,大力發展網絡銷售,送產品送到家,以整個產業鏈的優勢支撐行業的發展,共同抗風險。
第三,加快產品調整,適應市場。我國一進入市場,短期之內難以得到徹底解決,平臺時期,行業發展的必然建議,企業要降低普通奶粉的生產,要生產高附加值的乳粉,比如配方粉,功能乳粉,固體飲料,深加工產品,特別是功能乳粉,將是我們重點發展的產品。
第四,調整發展方式,重點向消費者移。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消費特點的變化,交通運輸條件的便捷,區域資源優勢的提升,變遷,乳業發展的區域也應做出相應的調整。城市型企業應向外延發展,向資源優勢去拓展,建立外省生產基地,基地企業應有計劃的向囂區靠攏。
第五,中國農業要融入世界,世界經濟一體化首先帶來的是商品市場的一體化。隨著我國同有關國家自由貿易協定的實施,乳制品將首當其沖,這幾年來事實已經證明了這個趨勢,世界乳業融得了中國,中國乳業也要融入到世界乳業當中去,才能夠持續發展,中國乳企到資源優勢國家發展,是彌補國內市場需求和生產需要的重要承接。
聯系我們
———
地址:哈爾濱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迎賓路集中區東湖路25號
電話:13796066664